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市场的不断成熟,社区电商的发展越来越完善,当下社区团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趋势。接下来卖家网就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。
一、社区团购分化是怎么回事?
一般来讲,市场的成熟、扩大,及竞争加剧,会带来更大的差异化、细分化的空间与需求。现在,随着时间的发展及市场不断成熟,这些已经在社区团购市场中已经开始体现:社区团购出现了明显分化态势,企业间都开始寻找彼此间的差异、细分化机会。
二、分为哪几派?
第一、开店派。
以兴盛优选、滴滴(澄心优选)为代表。
它们现在的方向是要在各个社区去开各自的品牌连锁店。
这样做的好处是:
1、可以将流量沉淀到自己的线下渠道。既然难以将微信流量沉淀到自己的线上流量池,那么,就把微信流量沉淀到自己的线下门店。门店有空间壁垒,通过线下门店可以建立品牌心智、消费粘性和业务闭环。
社区团购由于是基于社区做线上线下融合的业态,相比过去的互联网模型,它更偏线下。所以,线下有端口价值。
2、能固化团长。团长没有忠诚度,但可以将责任心强、销售能力强的团长筛选出来,作为门店加盟商来固化。
3、做高社区渗透率。店+团相比纯店,或纯团,能将社区渗透率做得更高。一方面是店+团的竞争力更强。将线上订单、线上流量与线下门店端口的流量价值、服务能力融合,会相比单纯社区店,或单纯团长更有效率,更有竞争力。
另一方面是商品内涵和触达能力更强,比如,线下可以卖烟,线上不能。
这一块,几家企业的经营也有区别。
兴盛优选相对更重,看起来更像是一个to B的批发生意。加盟小B商家从其批发进货,然后,小B商家想办法卖,无论在群里,还是在自己门店卖都可以。
滴滴做店,一些市场人士认为,滴滴可能认为社区团购的终端履约服务和收集流量这块,还是门店效率最高。所以,只管把线上流量引到店就好了。
但滴滴做店,采用了非常轻的模式,做纯平台。
门店端是做加盟,开店自己不出钱,加盟商出钱,但滴滴把线上用户、流量给到加盟商。商品端则是合伙人模式,找所谓的城市品类合伙人合作,合伙人在滴滴平台上卖货,滴滴不怎么碰货。物流端则是外包,送多少拿多少提成。
一些市场人士认为,这种极轻的平台模式意味着滴滴做店的难度会比较大。当所有东西都不是自己经手的时候,难度就可想而知了。“这可能是因为滴滴之前的那种烧法,有点扛不住了,没有那么多钱撑下去了,”
第二、履约派。
拼多多是其中的代表。
模型就是将社区店(团长)定位成一个自提履约点。拼多多不需要小店或团长收集订单、做群。订单统一由拼多多主站提供,小店就是做好履约服务工作即可。收益也就是赚履约的钱,团长每单只分5个点,其他社区团购商一般则要给团长10个点佣金,因为它们的流量也是团长在运营。
所以,在流量端,拼多多社区团购业务的流量是自己的,沉淀在自己的流量池里,而不是微信的。“拼多多不想把流量弄到群里去,直接留在了主站。”
拼多多能这么做,则是因为其主站用户与社区团购用户高度重叠。社区团购的主体用户本来就是它池子里的鱼。
在供应端,多多买菜的上线商品则由拼多多主站商家供应,供应商做多多买菜(社区团购)必须同时是拼多多主站的商家。这带来了效率,因为拼多多做任何一块市场,都不需要去找供应商了,不需要在当地雇佣采购。它只要在主站上发个通知,供应商就都来了。
拼多多做社区团购的战略考虑则是基于农产品,它是从扩大农产品的整体规模、架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、构建更深壁垒的角度,来做社区团购业务的。
拼多多起家农产品,农产品市场是不能被动摇的。社区团购模式则能丰富农产品的经营内涵,能帮助拼多多做更多短保、本地化的品项,能提升购物频次。也有流通效率化价值,能降低履约成本,可以帮助拼多多从过往快递电商模式的点对点流通模型,扩展到端对端流通模型。它的方向是持续效率化。
第三、观察派。
最典型的就是美团。
一些市场人士认为,美团的体量太大,实物电商及下沉市场又是美团的空白、新市场领域。所以,它不会冒然去尝试,做什么事都会先观察。
看别人先做,觉得这个事情可以做了,美团就上场了。
然后,美团靠什么赢呢?它的数字化能力、管理能力、组织能力。只要这些比你强,就可以规模化拿到成本优势,能更快速组织扩张,通过平台资源赋能新业务,进而来赢得市场。
比如,美团的组织能力很强,想想看,美团的外卖业务就需要组织几百万的骑手队伍,一般企业有这个组织能力吗?
但《商业观察家》也认为,观察派的企业,到最后也非常容易出现,什么都会去试一把的情况。
比如美团决定要做生鲜,各种模式观察一遍之后,最后,市面上的任何模式,美团都忍不住的下场尝试了。
前置仓模式做了美团买菜。店仓合一模式做过小象生鲜。三方到家平台模型做了美团闪购。菜市场的线上化还做过菜大全。
社区团购模型则做了美团优选。
所以,《商业观察家》认为,社区团购当下的一些流派,搞不好美团最终也都会“忍不住”的试一遍。
比如,美团搞不好也会线下开店。
同时在线上端,美团也会往拉人进主站、主APP方向走,把流量沉淀到自己的线上流量池。微信群里下单、分红的比例则会越来越低,会更不依赖群里推广,团长佣金也会降低。消费者在群里买的价格可能会与在美团主站买的价格慢慢区别出来。
到目前,美团针对空白市场已经做了的,则有针对下沉市场的团好货(对标拼多多)。
也尝试做了针对下沉市场的本地生活平台。当下市场的一个主流看法是,美团做社区团购业务的核心目标,是要通过社区团购业务拓展本地生活服务的半径。
第四、联盟派。
京东投资兴盛优选,阿里投资十荟团就是典型的联盟派。
联盟是防守。
联盟是因为自己过去做的相对不好,或者已经来不及做了的“被迫”选择。
它们需要通过联盟买个保险,同时减少竞争。否则,如果自己的社区团购业务未来还是做不好,又没有通过投资建立联盟,社区团购赛道可能就彻底连机会都没有了。
第五、补充派。
以线下连锁超市、便利店为主要代表。
它们将社区团购业务视为补充渠道。是营销场景、用户触达等的补充,是维持用户活跃度、补充门店销售不足,创造一个跟用户互动沟通的补充渠道。
它们不可能规模烧钱补贴,也不可能规模做社区团购业务。
因为如果把社区团购业务销售做得太高,销售占比做得过高的话,线下的连锁门店布局、门店商品结构全部都得调,要大变,这会直接关系到盈利模型和顾客群经营。
同时,赚钱的线下业务还需要忍受社区团购业务的大亏,甚至可能受拖累导致整体亏损。
这一块,像连锁超市、便利店做社区团购业务就不用太担心线上流量沉淀在哪的问题,因为它们有现成的门店网络,线下的消费场景也比较稳定。
就是说它们有现成稳定的线下自有流量池,是在这个流量池里做社区团购,做一个补充,流量还是自己的。
第六、卖货派。
以连锁超市和品牌商为代表。
它们做的事,是帮助社区团购玩家做供应链,当社区团购平台的供应商,去卖货。甚至是帮社区团购平台做仓储。
做这一块的基础是,当下的社区团购玩家普遍供应链不强,需要补短,有一定结合空间。
但随着社区团购市场集中度的提高,这也可能意味着,你最终是寄生在别人的链条里面的。
归根结底,这是一个B2B业务,做to B业务的关键之一是“抱大腿”,如果下游集中度高,议价能力强的话,你就需要抱好。就像大润发现在其实就是寄生在阿里的生态链条里了。
相关推荐:
优先互联:提高生鲜企业70%效率
亚马逊搜索排名发生混乱,附影响排名因素
薇娅担任集五福福气大使,有什么福利?